
BI業者:IT整合有助降低成本
2004/02/27
商業智慧(BI)業者指出,整合的BI系統,可以藉由IT環境的單純化,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。
Business Objects(BO)、SAS等BI業者認為,提供企業主分析、決策的資訊系統若導入太多家的BI解決方案,則會資訊整合困難及管理成本提高而造成整體擁有成本(Total Cost of Ownership, TCO)過高的問題。
隨著BI成為全球IT的熱門議題,BO也加速了在亞洲的腳步。除了開始在台灣等地設立據點,這家BI供應商並喊出了「BI標準化」的口號。BO大中華區副總裁卜志遠指出,BI標準化可以降低企業採購、管理、整合成本和過多廠商的風險,將成為未來的潮流。
無獨有偶,BI供應商SAS也認為,BI系統最好是由愈單純的廠商提供愈有利管理。SAS台灣區副總經理馬繼曾指出,IT系統的管理也應該用基金組合管理的角度來思考,稱為「IT Portfolio Management」,「現在企業為了降低企業與IT供應商關係維護的複雜性,普遍不希望有太多供應商。」他指出。
這些廠商的說法,其實也反映BI業界的整併,以及業者擴充產品線的結果。現今提供BI技術的業者來自四面八方,就連ERP業者SAP、Oracle,和資料庫廠商如Oracle、IBM甚至微軟等大廠也不例外。激烈競爭也迫使原有的供應商如BO、Cognos、Hyperion等,必須藉由併購來迎戰。
BO併購Crystal Decision,藉以結合其擅長分析技術及後者的報表功能。同樣地,Cognos、SAS、Acential也都逐漸發展出從資料倉儲、分析、到平衡計分卡的產品。
衛生署去年底即購買SAS資訊倉儲到分析的多項產品,形成單一的BI環境。 不過,分析師則有不同看法。IDC台灣區資深分析師許芸婷指出,BI系統是用多家或一家供應商產品,取決於企業的應用型態。
「BI導入應視你要如何應用需求為何而定,」她指出,做跨售(cross-selling)或客戶人口分析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就不同,「沒有公司可以提供所有的產品。」
許芸婷表示,BI的採購考量不同於後端基礎設施採購。「BI面對的是人,而且涵括高層到一般使用者,」她表示,「整合固然重要,但BI的最終目的更是服膺各種業務單位的需求。」
Business Objects(BO)、SAS等BI業者認為,提供企業主分析、決策的資訊系統若導入太多家的BI解決方案,則會資訊整合困難及管理成本提高而造成整體擁有成本(Total Cost of Ownership, TCO)過高的問題。
隨著BI成為全球IT的熱門議題,BO也加速了在亞洲的腳步。除了開始在台灣等地設立據點,這家BI供應商並喊出了「BI標準化」的口號。BO大中華區副總裁卜志遠指出,BI標準化可以降低企業採購、管理、整合成本和過多廠商的風險,將成為未來的潮流。
無獨有偶,BI供應商SAS也認為,BI系統最好是由愈單純的廠商提供愈有利管理。SAS台灣區副總經理馬繼曾指出,IT系統的管理也應該用基金組合管理的角度來思考,稱為「IT Portfolio Management」,「現在企業為了降低企業與IT供應商關係維護的複雜性,普遍不希望有太多供應商。」他指出。
這些廠商的說法,其實也反映BI業界的整併,以及業者擴充產品線的結果。現今提供BI技術的業者來自四面八方,就連ERP業者SAP、Oracle,和資料庫廠商如Oracle、IBM甚至微軟等大廠也不例外。激烈競爭也迫使原有的供應商如BO、Cognos、Hyperion等,必須藉由併購來迎戰。
BO併購Crystal Decision,藉以結合其擅長分析技術及後者的報表功能。同樣地,Cognos、SAS、Acential也都逐漸發展出從資料倉儲、分析、到平衡計分卡的產品。
衛生署去年底即購買SAS資訊倉儲到分析的多項產品,形成單一的BI環境。 不過,分析師則有不同看法。IDC台灣區資深分析師許芸婷指出,BI系統是用多家或一家供應商產品,取決於企業的應用型態。
「BI導入應視你要如何應用需求為何而定,」她指出,做跨售(cross-selling)或客戶人口分析所需要的解決方案就不同,「沒有公司可以提供所有的產品。」
許芸婷表示,BI的採購考量不同於後端基礎設施採購。「BI面對的是人,而且涵括高層到一般使用者,」她表示,「整合固然重要,但BI的最終目的更是服膺各種業務單位的需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