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銷售加溫

2003/12/17
今年受到軟體廠商看好的商業智慧(BI),已見到銷售的曙光。

在商用軟體市場中,BI可說是今年唯一的熱點,包括許多軟體原廠紛紛看好台灣市場而前來或強化佈局。以今年年終來看,BI廠商──至少在大型企業──已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。

資策會的預測報告指出,台灣BI及資料倉儲(DW)到2005年將有63億新台幣的市場規模。「以應用領域來看,金融業和半導體業將會需要BI分析客戶資料及良率指標。」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資深分析師周樹林指出,因此金融及製造業在逐步建置資料倉儲完成後,未來三年將會在BI工具及應用上出現需求。

而在BI解決方案中,價格較便宜的Crystal銷售情況頗佳。報表軟體Crystal代理商一通科技總經理薛鎮球指出,該公司銷售Crystal,去年主攻製造業,今年以金融業為目標,已有多家銀行業採購報表軟體。以營業額來看,今年更比去年成長50%。

他並指出,景氣不佳,企業對於動輒六、七百萬的高價BI軟體卻步,反而造福較低價產品的銷售。他並表示,B.O.併購Crystal,並沒有影響到Crystal,反而讓B.O.的客戶寧願先購買較便宜的Crystal產品,以便未來升級到B.O.。

而代理MicroStrategy的捷冠資訊總經理特助賀建三也表示,今年下半年接獲來自金融、電信業的訂單量,大約比上半增加五成。賀建三認為,這是因為過去企業多半已經導入了部門級或單點的BI,而在SARS過後,就開始詢價及採購BI,用來處理大量資料分析。

他表示,半數以上的客戶是導入全企業(enterprise-wide)的BI方案。「也因此,企業需要的是一套整體的解決方案,」他表示,「只賣工具的,由於競爭者太多,恐怕經營很困難。」

所謂工具,一般指的是線上分析及規劃(OLAP)軟體,以Cognos、B.O.、Hyperion及Brio為主要供應商。

Cognos代理商之一漢康科技去年受到殺價競爭影響,利潤不佳,因此漢康今年轉型為醫療院所建置資料倉儲、決策資訊系統(EIS)或平衡計分卡等。今年漢康在BI部分營收成長,微幅成長了5%。

中小企業銷售較慢

而在中小企業,BI則等同於報表,而相較於大型企業,接受度較慢。代理報表軟體ProClarity的飛雅高科技總經理陳光敏認為,至少在今年,BI是處於「叫好不叫座」的階段。

「對於企業主而言,BI是用來取代靜態報表,但受到使用電腦能力的關係,它還是屬於IT人員的工具,企業主並沒有自己去使用它,並將它真正融入到決策分析過程中,」陳光敏指出,「因此在現階段,開發出產業化的樣板(template),使BI更好用是當務之急。」

「或許等現在熟悉電腦的人變成老闆之後,BI的時代就來到了。」他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