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智慧市場流血競爭

2002/12/09

【記者鍾翠玲/CNET/2002-12-09】
 
被視為最具潛力的商業智慧(BI),由於IT業者相繼進駐,已出現流血競爭的慘況。

代理知名產品Cognos的漢康科技總經理林炳輝即指出,景氣不佳,加上OLAP工具業者眾多,競爭已到了「流血競爭」的地步。他指出,甚有業者在價格上使出緊咬手段,永遠以比其低5%的策略爭取客戶。

捷智商訊總經理蔡正仁則肯定了這一點。他指出,由於IT業者不具備資料倉儲的建構能力,導致分析性資料系統──如分析型CRM──成效客戶不彰,連帶影響商業智慧的市場信心,使得BI市場這一兩年來無太大起色。

另外,他指出,除了工具市場之外,服務業者也深受惡性競爭之害。蔡正仁表示,BI需要大量的顧問服務,然而市場不景氣之下,往往對「外商接單,國內業者服務」的生態系形成衝擊,即上游的外商壓低接單金額,導致從事下游(外包)服務的國內業者首當其衝,每期專案受到壓搾而幾乎不敷成本。

在名詞不斷創新的軟體市場,ERP、CRM、SCM之後,BI成為業者希望之所寄,也成為來自ERP、CRM、資料倉儲、分析工具等廠商兵家必爭之地。線上分析規劃(OLAP)工具業者包括Brio, BO, Cognos, SAS,來自ERP與CRM的SAP, Oracle及PeopleSoft等,以及資料倉儲的Teradata等。

雖然競爭慘烈,然而蔡正仁指出,由於金融及電信業者外移可能性不大,其在台灣市場上將會更加緊以商業智慧尋找到貢獻度最大的客戶,使得BI仍將是未來的明日之星。